博客年龄:18年0个月
访问:?
文章:880篇

个人描述

职业:傻笑的观众

母亲的断舍离

2019-10-10 10:04 阅读(?)评论(0)



周末,和老婆一起断舍离。

打开柜子,将家里那些不穿的衣服、裤子,旅游发的太阳帽、有字的文化衫,坏了拉链的书包等等,一起扔到一个大纸箱里去,准备丢到小区门口的旧衣回收柜里。

不理不知道,家里居然积攒了这么多平时不用的东西,有许多衣服看起来还挺新的,但款式老旧,以后也不太可能穿了,于是一件件扔进纸箱里,没过多久,就堆满了一大箱。

在我们扔衣服的时候,母亲来来回回在门口走,几次停下来看我们,似乎想说什么,但当我们抬头的时候又离开了,有几个瞬间,我抬头,正遇见母亲皱眉的模样。

一箱装满了,我把箱子拖到客厅,又取来几个购物的环保袋,继续清理剩下的东西。要说这环保袋,家里也至少有三四十个,搞不清楚爸爸妈妈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,上面印着各种超市打折、培训机构和油漆涂料的品牌图案,塞了满满一个柜子。

我将塞得满满的几个环保袋拎出房间,发现母亲正在翻那大箱子的东西,她看到我出来,便拎着一件衣服问我,这件衣服也不要了?还是新的呢!还有这件。母亲一下子从里面抽出三四件出来,用看绝世败家子的眼神看着我。

“这衣服当时买大了一点,款式也老了,留着也没啥用。”我说。

“大一点有什么关系呢?冬天的时候,在里面穿上羊毛衫就不大了,再说这衣服还这么新,怎么能说扔就扔了呢?”母亲皱着眉毛一副嫌弃的模样看我,那眼神让我一阵恍惚,我是不是她亲生的?

“还有这件,这不是孙子去年还在穿的衣服裤子吗?怎么也不要了?”

“妈,孩子长大了,长高了,这衣服去年穿就有点小,现在穿起来和紧身衣似的,你说他可能会穿吗?”我耐着性子解释。

母亲看着衣服,一脸肉痛的样子,忽然眼睛一亮,利索地把几件衣服一卷放在旁边,说:“孙子穿不上,你爸估计能穿,别扔了,给你爸爸穿!”

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新闻,听闻此言,赶紧走过来,拿衣服往身上一套,笑嘻嘻地说:“别说,还真挺合适,就是颜色太鲜艳了一点,款式也不像老人家穿的。”

我和妻子无语地看着爸妈,每年给他们买了新衣服,他们都舍不得穿,压在柜子最下面,然后几件老衣服翻来覆去地穿,大有不穿坏绝不扔掉的决心。

母亲看着我的表情,恨铁不成钢地说:“好日子才过几天,就忘记过去的日子了?这些衣服都是好的呢,当年过年都穿不到这么好的衣服。记不记得小时候,你穿的衣服都是你姐剩下的?天天穿得花花绿绿的,上面还有好多补丁,也没有见你有什么意见。”

我无语凝噎,欲语泪先流:“妈,你知道我小学的时候同学们怎么称呼我的?”

爸妈和妻子一脸八卦地把脸凑上来,等着我说下文。

“他们叫我小花。”我欲哭无泪。

哈哈……

父母和妻子发出了快乐的笑声,母亲还对着妻子夸我:“他小的时候啊,皮肤特别白,人长得也秀气,穿上姐姐的衣服,还真的像个女孩子。”

在他们的嘻笑中,我落荒而逃。

母亲坐在客厅,一件件地挑拣,将她认为应该保留的留下来,确实可以扔的放一边,大概半小时后,我们惊奇地发现,被她钦点确认可以抛弃的衣服只有几件,而需要保留的却有一大堆。

“妈,现在日子好了,新衣服都穿不完,还要这些旧的干嘛呢?再说,这些衣服就算留下来,有人会穿吗?留着也是占地方,我们以后还要买新衣服呢?旧的不扔,新的放哪里?”我苦口婆心地劝。

母亲认真地想了想,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过去穷日子过惯了,什么东西都当宝贝,都舍不得扔,从来也没有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,有时候真跟做梦一样。还记不记得当年你们上学的时候,一支铅笔削短到手都握不住了,还要拿一个套筒接上继续写,家里晚上就点一盏煤油灯,你们在桌上写作业,我在边上铡猪草,当时天天想着家里的米面还够吃几天,明天是吃红薯干稀饭还是清水煮红薯,家里的钱怎么能够一分钱当成两分花,每年过年时,就愁怎么办,总得给你们做一身新衣服,买些鱼、肉让你们过一次瘾啊,真想不到,这日子怎么现在就变成这样了呢,你看这么多好衣服都说不要就不要了,当年就是再有钱的人家也没有这样奢侈啊,想想真觉得跟做梦一样。”

“要不,实在不舍得扔,咱们就留着?”我试探着问。

“算了,还是扔了吧!”母亲似乎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,眼神坚定起来,“日子越来越好,眼睛总要往前看,舍不得扔旧的,新的就没地方放了”。

我和妻子相视一笑,对母亲伸出大拇指,表示赞叹和钦佩。

谁知母亲蹲下身子,迅速地从地上的衣服里挑拣了几件,往怀里一抱,然后将剩下的用脚踢到一起,举着手里的衣服对我们说:“这几件我还是要留着,全扔我可舍不得,少留几件,日子呢,总得要慢慢过,习惯,也得慢慢培养。”

“妈……”我张嘴想说话。

母亲眼睛一瞪。

我赶紧把话咽了回去,毕竟家里还是她说了算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9-10-10 10:09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下一篇:人生几度清凉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